GB/T 23316-2009《工作服防静电性能的要求及试验方法》 于2010年1 月1日开始实施。此标准主要参照了日本工业标准JIST8118:2001《防静电工作服》,适用于加入导电纤维的防静电机织物为主要面料制成的防静电服装。
首先要明确两个概念,1、什么防静电织物,防静电织物是指基本等间隔或均匀地加入导电纤维的织物;2、为防止静电,在服装的面料和里料都使用防静电织物的服装,称为“带防静电里料的服装”。
在服装设计时,要注意对无防静电性能织物的应用面积的规定,规定要求为不超过20%:
1、没有里料的防静电服装(面料全部使用防静电织物),其用于加固、口袋时的无防静电性能的织物,面积不应超过防静电服的表面或里面露出面积的20% 。
2、有里料的防静电服(有填充物的防寒服等),其面料和里料都使用防静电的织物,通常不使用里起毛的面料(如毛皮)。
3、带防静电里料的服装,使用无防静电性能的织物用于领子、袖口的场合,其面积不应超过防静电服的面料或里料露出面积的20% 。
职业性
工作服设计的原则首先是有明确的针对性:针对不同行业,同一行业不同企业,同一企业不同岗位,同一岗位不同身份、性别等等。针对性的设计不同点归纳为什么人穿、穿用时间、穿用地点、为何穿、穿什么。
什么人穿,在狭义上是指在规定时间内到自己供职的地点去工作或从事公务活动的一部分人,在广义上是指较为不明确的被分后的一部分消费群。这里的“人“在工作服上表现为一个群体.一个部分.一个阶层,其工作特性.个人与群体风格.生理与心理需求.政治经济地位.文化素养等,至于设计要求具体而各异。时间与地点则是职业的大环境与小环境因素,时间有春夏秋冬,白天与夜晚之别,地点则表现为地域性的大环境与具体工作时的小环境。
警服
警服的历史要比法官服和检察官服久远许多。警服都是警察身份和执法的重要标志,体现著一个国家的警察风貌。警察在中国的出现还是在本世纪初。1902年以后,清政府仿效东西方各国建立警察机构,但警察的服饰从形式到章程都没有统一规定。到光绪三十四年,也就是1908年全国才有了统一的警察服装。民国时期的警服也先后经历了11次比较大的变革。 1928年,随著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人民政府的建立,初的肃反委员会、政治保卫局、民警局、刑事侦探局,就成了人民公安的雏形。那时,公安人员与红军战士穿一样的服装。1938年5月,中共中央决定从延安边区保卫处、检查处等部门抽调部分干部战士,组建了延安市公安局管辖的延安市警察队。警察队员的著装区别于当时的干部、战士所著的灰布军装,著黑色警察制服,帽子的样式与八路军军帽相同,没有帽徽,领章是用铝合金特制的,正面铸有“边警”二字,意为“陕甘宁边区人民警察”。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我国有一个特殊的地区,也曾实行警衔制和统一著装,那就是在1945年苏联红军实行军事管制的旅大地区。旅大市人民警察实行警衔制,按警衔著装,警衔分为警监、警正、警佐、警长、警士,警服是统一制式,夏装为绿黄色,冬装为青色。
作服是为工作需要而特制的服装。
其实,穿工作服有一种心理暗示的作用,那就是现在已经是上班时间,你所有的与工作无关的事情就要放下,在外面的所有不愉快也要忘记,你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来。这种心理暗示是很重要而必要的,我们回到家穿上睡衣,或躺或卧都很舒服,但是如果穿上晚礼服你还会那么随意吗?除了这种心理暗示还有很多种,比如上班打卡,很多时候并不一定就是为了考勤的需要,而是告诉你从打过卡后,你就算进入工作时间了。还有办公桌椅,办公用品等等,都有这种暗示的作用。
工作服还有一种作用,就是展现统一的美。有人会说,有个性才叫美,统一有什么美的?我想讲这样话的人一定是受西方思想影响较重的人,在东方,往往以统一、整齐、对称为美,试想,为何国庆阅兵的时候,那些仪仗队的战士不但统一着装,就连身高、体形都有严格的标准,行动就更不用说了;我们国家的建筑物也好、修饰物也好,都是对称的,这就是我国的审美观。有一次我们公司5个同事穿着统一的服装参加一个晚宴,就给主人留下很好的印象,说我们公司很注重形象,很正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