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000年:史前人类以在木棍和骨头上刻标记的方式来计时。
公元前8000年:古埃及文明制订了12个月每月均为30天的日历。
公元前4000年,古巴比伦人已制作日晷来纪录。
公元前3000年: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把一年分为12个月,每月 30天,每天分为360个周期,每个周期为4分钟。
公元前2300年:中国开始使用日晷。
计时系统的优势在于可以准确记录每位选手的时间,避免了人工计时可能带来的误差。同时,芯片计时系统还能够提供更多的数据,如选手在比赛过程中的分段时间和速度等。这些数据对于专业选手和教练员来说,可以提供有关训练和战略调整的重要参考,也为参赛者和观众提供更多有关比赛的数据。这种计时系统的应用,为马拉松比赛增添了更多的乐趣和竞争性。
参赛者们都经历过鞋带芯片到号码布芯片的转变。实际上,马拉松比赛使用芯片计时系统的历史非常短。全球范围内,直到1994年,柏林马拉松首次使用芯片计时系统。至今也不过二十多年。我国在2003年北京马拉松才首次使用计时芯片,但在1998年起面对大众开放时,北马的参赛人数就已经突破30000人。
低频计时芯片(使用频段134 kHz)受温度,湿度,人体和金属等干扰很小,但要求计时芯片和计时毯之间的距离很近(读取距离20-30厘米)。所以一般系在鞋带上。
高频计时芯片(使用频段13.56 MHz)读取距离相对大一些(50-100厘米),而且通过算法保证大量计时芯片同时读取时不会受到相互的干扰,但是会受到人体和金属的干扰。目前经常和低频芯片一起做成双频计时芯片。
超高频计时芯片(Gen2标准使用频段860 to 960 MHz)读取距离很大(可以达到2-5米),一般放在号码布上面。但是它很容易受到人体的干扰,所以会在芯片背面贴一层泡沫膜,保证和人体的隔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