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起源说
在碑使中有关于唐明皇游月殿,狮子舞使由唐明皇游月殿后一觉醒来而有醒狮舞,这故事说当唐明皇游月殿时,在阶前出现一只五彩缤纷、阔口大鼻的独角兽对着唐明皇没有恶意,且在阶前滚球,姿态威武。唐明皇醒后要重睹这一现象,他要近臣照他梦境中的瑞兽模仿出来,同时由乐部配以雄壮的锣鼓编舞娱宾。自此之后,狮舞便流入民间。唐《立部伎》中的《太平乐》也称《五方狮子舞》。唐代诗人白居易就有诗云:“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贴齿,奋迅毛衣摆双耳”(《西凉伎》)。可见唐代已有狮子舞。
南北朝时,民间也流行狮舞子。
到了唐朝,狮舞子已发展为上百人集体表演的大型歌舞,还作为燕乐舞蹈在宫廷表演,称为“太平乐”,又叫“五方狮舞子”。当时的狮舞子,还流传到了日本。日本的一幅“信西古乐图”中,就画有古代的日本奏乐舞的场面,与唐代的相似,只是规模小得多。唐代以后,狮舞子在民间广为流传。
中国民间舞蹈形式之一。狮子有“百兽”之誉,它雄伟、威武,人们视为瑞兽而受 到崇拜。每逢喜庆佳节,舞狮是与舞龙相对应的娱乐活动,深受各地群众的喜爱,在各地流 传亦极广泛,俗称“耍狮”。
初北狮在长江以北较为流行;而南狮则是流行华南,南洋及海外,亦有将二者溶合的舞法,主要是用南狮的狮子,北狮的步法,称为“南狮北舞”。